曾经是一代人心目中的时髦风向标的Esprit,也计划以相同的方式重新掳获年轻顾客。近日,该品牌和著名纽约买手店、同名时装品牌Opening Ceremony合作推出联袂男女装系列,希望借此一扫近年来老态龙钟的过时形象。
名为“Esprit by Opening Ceremony”的男女装系列中,曾为初代Macintosh电脑、新线影业创作商标图案的美国著名平面设计师John Charles Casado在1979年设计的Esprit字体式Logo,被大量使用在裤装、运动卫衣和T恤衫的醒目位置上,并通过明亮的颜色加强其视觉冲击力。整个系列的售价从20至125美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30至840元)不等,款式则更多偏向Opening Ceremony式的中性运动风格,并包括印有Esprit Logo及不同底色图案的帆布购物袋等配饰。
1968年,Doug Tompkins和前妻Susie Tompkins(他们亦是The North Face的创始人)在旧金山创立了Esprit。而这个品牌的流行,和当时盛行的嬉皮文化有着极大关系:初期,这对夫妇在他们的大众迷你巴士(Volkswagen Bus)里贩售Esprit服饰的行为一度被视为嬉皮佳话——就连那辆大众巴士,也曾经是嬉皮文化的重要象征。此后,伴随着启用艺术家、建筑师作为广告模特并在广告宣传中插入社会话题等做法,Esprit逐渐超越单纯的服装层面,成为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品牌——“在我们的印象里,Esprit是第一个不拘泥于时装领域的品牌”,Opening Ceremony创始人、同时也是Kenzo创意总监的Carol Lim和Humberto Leon说。
关于此次合作,这对搭档表示:“我们想要用现代方式重新诠释Esprit的风格,所以在这个系列中,既保留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品牌样貌,也糅合了属于Opening Ceremony的中性化、功能感的特色”。除了Esprit,Opening Ceremony前不久还联手Calvin Klein,推出了一系列印有Kate Moss在1993年为CK内衣拍摄的广告照片的T恤衫,而由他们执掌的Kenzo和H&M的联袂系列也即将在11月份开始销售。
由于H&M、Zara,优衣库等品牌造成的冲击,Esprit近年来可谓每况愈下:根据其母公司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发布的2015至2016年财报数据显示,该品牌亏损近2.38亿港币——这个曾经代表着年轻、时髦风格的品牌,如今却几乎被视为老古董一样的存在。所以携手Opening Ceremony,可以视为是扭转品牌老朽形象的第一步,特别是在当下,街头风格占引导地位的时装界正充斥着大量文化情怀消费的案例,经历过大起大落的Esprit,或许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前不久,香港时尚休闲品牌Esprit公布本财年数据,资料显示,Esprit Holdings Ltd.(0330.HK)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转型努力后,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100万港币,而上财年的净亏损高达37亿港币。
但从最新的财报上我们发现,思捷环球扭亏为盈主要靠的是企业的“瘦身”:通过出售香港办公室,不断地关店和裁员等措施,来实现企业帐面上的盈利。公司的主营业务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在一家家门可罗雀的门店纷纷关门之际,Esprit选择用“卖身”来维续生命。作为国内时尚品牌曾经的“领头羊”,Esprit为何深陷泥沼?
巅峰时期不再
Esprit前身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制衣公司,以香港远东有限公司为采购代理商,这家公司的老板邢李原,曾因为是女星林青霞的丈夫而被人津津乐道。
1980年代,Esprit是美国青少年最喜欢的服饰品牌之一。卓有远见的邢李原,便在此时开始在亚洲做起了Esprit服装批发的生意,并在亚洲不少城市开设了零售店。
1993年,香港远东有限公司旗下思捷亚洲在香港上市,4年后收购Esprit欧洲业务,并更名为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Esprit的时尚帝国在全球的布局逐步展开。
1997年,思捷环球与华润集团合资组建华润思捷,在中国大陆开展Esprit品牌服装的零售业务,第一年便取得58%的业绩增长,巅峰时期一度在全国近百个城市拥有数百家直营店和加盟店。
在中国大陆,Esprit曾是中产阶层西式审美品位的最初启蒙者。当时ESPRIT号召力之大,各大商场为了吸引它入驻,纷纷给出了各种优惠政策。在Esprit的巅峰时期,各大门店的客人络绎不绝,甚至任贤齐、范冰冰等明星都被看到在Esprit购物。
进入中国的前十年,缺乏竞争者的Esprit幸运地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但危机也在与日俱增。
自2006年起,邢李原先后辞掉了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并不断减持股份到2010年完全抛空。随之而来的是思捷环球每况愈下,连续几年滑坡。
2009财年,Esprit的营业额下滑了7.4%,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净利润暴跌了27.4%,净利率则跌至13.8%,跌幅达到20.2%,同一年,Esprit结束了长达15年双位数高速增长,进入了衰退周期。
进入衰退周期后,Esprit仍然在扩张,无论其零售还是批发销售面积都在持续增长。但是这种扩张无论是在销售还是利润获取上都只给Esprit带来了负面效果,不但没能挽救Esprit的颓势,反而加速了Esprit的衰亡。
2011财年,Esprit不得不割腕北美这一竞争最激烈、份额(3-4%)相对较小的市场,保留最大的欧洲和销售、盈利仍增长的亚太市场,同时关闭80家不盈利的店面。
最终,“瘦身”举措并没有减缓Esprit跌落的速度,Esprit当年净利润仅有7900万港元,暴跌81%。
业绩波动最终导致高层人事动荡。
2009年2月到3月,思捷环球执行董事兼Esprit品牌北美洲总裁Griffith,与执行董事兼Esprit品牌总裁Thomas Johannes Grote相继辞职。
至此,包括邢李和高汉思的“抽身”,思捷环球三位创始人全部退出。这一波换血行动,到2009年5月方正式告终。高频率地换帅,Esprit的品牌发展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后起之秀”的中国地区,Esprit的疲态也逐渐显露出来。
2010、2011财年,Esprit 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额增长还高达227%,但受到快时尚Zara、优衣库、H&M等品牌的冲击,自那年之后也开始不断萎缩。
2012年,2013财年初,思捷环球即将跌破300亿港元营业额之时,找来了来自Zara母公司印地纺(Inditex SA,ITX.MC),先前担任西班牙公司的分销和营运总监的马浩思。此时也正值Esprit被Zara和H&M全面超越之时,不但北美市场没有一席之地,连其德国大本营和公司所在地大中华也接连失守。
马浩思加入后,他又引入了另外三名印地纺的高管Juan Chaparro,Elena Lazcanotegui和JoséAntonio Ramos,思捷环球漫长的四年转型计划正式开启。
优衣库和 Zara 分别比Esprit晚了 6年、10 年才进入中国市场,但它们和瑞典品牌 H&M 如今成为了中国年轻人的快时尚选择。Esprit 失去了品牌活力,也逐渐被年轻人所抛弃。
2002年捷克裔德国人高汉思升任行政总裁,将消费群体定位为20岁-40岁,Esprit被拆分为Esprit、Esprit Collection和edc三个子品牌,Esprit走经典路线,保留原有风格,Esprit Collection走职业路线,edc走青春时尚路线。
看似细分的服装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合适的选择,然而Esprit三个子品牌的设计部门虽说相互分离,但仍隶属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设计中心,受类似的文化熏陶,其设计风格相似度比较高。在市场上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品牌定位摇摆不定,以一款基本款T恤为例,不同子品牌之间的差价达三四百元,售价最低为99元,最高为500多元。
最后,偏高的定价加上频繁打折促销,Esprit这几年形象大跌,早已沦为消费者只有在打折期间才会购买的基本款品牌。当初最有消费实力和消费欲望的一批客户,如今已经逐渐远离这个品牌。
思考如何重新年轻起来,是Esprit的当务之急。
在形象改革上,Esprit邀请了上半年人气急升的韩国明星宋慧乔担任2016年新一季服装代言人。早前宋慧乔主演的《太阳的后裔》在国内以及亚洲地区创下了各类收视记录,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地位。
Esprit本月初和潮牌及买手店 Opening Ceremony 推出的联名款就是通往时尚的一次探索。但是潮牌的“潮劲”要辐射到整个Esprit的产品线,恐怕还需要很长时日。
思捷环球的首席财务官邓永镛提出,Esprit 应对亚太挑战的措施包括发展特许经营,并集中发展电商业务。另外,Esprit 要在今明两年节省 10 亿港元的开支,具体措施包括继续减少经营不善的店铺、缩减批发规模及减少结构重叠。
可是,如果消费者对Esprit彻底失去了兴趣,那么将销售渠道从线下转为线上并不能拯救它对命运。也许未来我们还会看到Esprit继续“卖身”的消息,但如果Esprit无法彻底补全供应链短板,让产品重新变得时尚起来,做再多其它的事不过是延缓死亡的时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