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对话日本时尚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时尚与中国品牌

 paul frank官网   paul frank博客:

山本耀司,1969年毕业后他开始设计女装,1972年用自己的英译名字建立了时装品牌Yohji Yamamoto。是80年代闯入巴黎时装舞台的先锋派人物之一的设计师,与三宅一生、川久保玲一起,把西方式的建筑风格设计与日本服饰传统结合起来,使服装不仅仅是躯体的覆盖物,而更成为着装者、身体与设计师精神意念这三者交流的纽带。

1977年,他在东京发表首个女装系列。1981年,山本耀司在巴黎完成首次海外发布会。对于这场发布会,当时《卫报》的时装编辑Brenda Polan这样回忆:“在那之前巴黎从没有过那种黑色、奔放、宽松的服装,它们引起了关于传统美、优雅和性别的争论。”

“当时巴黎的很多报纸上都用日文写了‘さよぅなら’字样,意思是让我滚回日本,而且我还看见一些报纸上在我的头像上和服装上打了一个很大的叉,意思说:‘我们不需要你的衣服’,但我并未感到很强的挫折感。”

“人们永远喜欢高级定制的服装,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时他们也需要一种叛逆的美。我这个来自东方尽头的日本设计师的作品恰好成为他们嘲弄的对象,评价之声四起。”

对于山本耀司设计作品的评价,后来的评论家如此评论。“西方的着装观念往往是用紧身的衣裙来体现女性优美的曲线,而Yohji Yamamoto则以和服为基础,借以层叠、悬垂、包缠等手段形成一种非固定结构的着装概念,以两维的直线出发,形成一种非对称的外观造型,这种别致的意念是日本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髓,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形式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显得自然流畅。在山本耀司的服饰中,不对称的领型与下摆等屡见不鲜,而该品牌的服装穿在身上后也会跟随体态动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山本耀司从不盲目追随西方时尚潮流,而是大胆发展日本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形成一种反时尚风格。这种与西方主流背道而驰的新着装理念,不但使他在时装界站稳了脚跟,还反过来影响了西方的设计师。美的概念外延被扩展开来,质材肌理之美战胜了统治时装界多年的装饰之美。其中,山本耀司把麻织物与粘胶面料运用得出神入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沉稳与褶裥的效果。”

山本耀司品牌的服装以黑色居多,这是沿袭了日本文化的风格。山本耀司尤其以男装见长,并以黑色居多其Y&y品牌线的男便装利于自由组合,并配以中价策略,赢得了极大成功。

对于西方人来说,始终与西方主流时尚背道而驰的山本耀司是个谜,是个集东方的细致沉稳和西方的浪漫热烈于一身的谜。而他的时装正是以无国界的手法,把这个迷的谜底展示在公众的面前:模特转身的剎那,你会发现他的衣裙无论背面或正面都是一样的漂亮!这就是高级时装工艺在高级成衣中的应用,每个细节都同样的精彩,无懈可击。

对于他的服装,人们喜欢引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加以解释:「还有什么比穿戴得规规矩矩更让人厌烦?」这句话也被放在他的服装标牌上,完全精准表达了其服装设计的品牌精神。在他之前,欧洲时装界只流行线条硬朗的衣裳,而他用层层迭迭、披披搭搭的配衬方式来处理轻逸的布料,使衣服看起来自然流畅,所以山本耀司的飘逸衣风实有如当头棒喝震撼了整个欧洲时装界。从上个世纪开始,让亚洲人的美学意境在全盘西化的现代设计里产生奇迹,这就是山本耀司的本领。

山本耀司对时装、风格、大时代的感受:

世界更糟了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某杂志的专访中,他谈到当时的日本:年轻人愈发轻浮、中产阶级变得无趣、所有人都用国际大品牌武装自己,并嘲笑穷人和长者。这篇陈年报道前不久经人翻译后在微博上再度被炒热,转发数万,评论如潮,所有读者都在这篇文章里找到了中国与之对应的现状及群体。于是记者问他:对比当时,现在的情况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

“真的,现在更糟了。还不只是日本,美国、欧洲、亚洲,整个世界都更糟了。人们被消费主义绑得更紧,年轻人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梦想,失去了执着。青春还没结束,他们已经在庸庸碌碌、死气沉沉地活着了。艺术、思想、哲学带来的冲击,在有些年轻人看来还不如一只包。”

山本耀司接着说,“并且,如今许多时装品牌还在纵容年轻人的恶趣味。他们喜欢什么,热闹的、花哨的,品牌便生产什么。设计师们不再引导时尚,而是迎合潮流——当然,这不是设计师的错。许多有理想的年轻设计师,拿着作品,去参加展览,总会被市场的人要求这里改一下、那里改一下,最终符合市场的审美。可这有什么办法?设计师们、年轻的品牌们,首先需要生存下来。之后呢,如果要继续扩大、影响全球,则势必要加入国际大集团的游戏,这不是大部分设计师的理想,却是大部分设计师最后的出路。”

 

时装并不是一门艺术

“时装并不是一门艺术,我甚至认为,当今都没有什么是称得上艺术的了。绘画方面,自毕加索之后再无来人;音乐的话,我大概只能说莫扎特及他之前的一些,能称为艺术。哦,不对!还有六七十年代的摇滚乐队,甲壳虫、滚石,以及美国南方的蓝调音乐,那也是艺术。”

那么对于大师而言,服装又是什么呢?

“至于时装,它是帮助人们区分彼此、定义自我的道具。再说多一点,时装有自己的性格,也可以与人们进行面对面无声的交流,但远不如艺术那么复杂。”

一直拒绝主流

“我几乎不用诸如Line、Facebook之类的新平台、新媒体,在这方面,我完全是局外人。”他说:“你怎么可能在没有亲自见过、摸过、试过一件衣服的时候就贸然决定购买呢?所有的好衣服都有极为复杂的结构和精密的剪裁。我希望我的顾客每年都亲自到我的店里来,看一看,摸一摸,我想让他们知道:这一季我使用的是什么质感的面料、做了哪些更贴身或更透气的结构,这才是时装和人的对话,不是靠我去说的。”

“在商业上来说,我依然拒绝主流。和我三十几年前从法国全面开始的事业一样,我始终走在坎坷却美好的小路上。这是我的性格,也是山本耀司品牌的性格。”

当问及当年他如何看待那些和他一起从日本去到法国、再走向世界的同伴们,以及他们各自品牌现在的面貌,尤其他们一些如今彻底走上了大路?”

他说“他们都在慢慢地离开,我有些孤独。”

关于生死——“我会一无所有地死去”

“所有人都是生不带来地降临这个世上,我们没有穿着衣服、没有戴着手表、没有拿着合同,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所以,为什么,要带着这些东西离开这个世界呢?”他说。“我觉得人们选择被房子压住、被财产拴住,是很徒劳的。如果是年轻人,就更惨了,他们从一开始就要为了这些东西学会迁就、妥协,直至失去别的一切。”

“房子”这个对于中国人尤其敏感的关键词,对他来说却没有太大含义。

“我的名下没有任何房产或大笔资产。这么多年,我只买了两处房子,一处给我的老母亲,一处给我的子女,她们是我的责任。”山本耀司说得坦坦荡荡,丝毫不会像国内某些人物宣称“名下没有任何资产”时会引发的浮想联翩。“况且,大家都知道,我仍然如此:即使没有任何订单,我也会坚持每年发布成衣,并进行生产。如果无人购买,亏损全是我自己承担。”

71岁的山本耀司正在过一种舒缓的生活:早上起床,出门遛狗,沿途春有樱花,秋有红叶。然后,他在公园里练习一会儿空手道,再回家换洗更衣,出发去工作室,剪裁、搭配、构思,亲力亲为,乐此不疲。“我不会让自己窘迫,但也不会要求更多,做喜欢的事,陪伴家人,健康活着。”

对于很多山本先生的粉丝而言,他即是一个设计大师,还是一个精神偶像。

对此,他表示:“无论我的设计、我的品格、我的生活,还是我的精神信仰,能给大家有任何帮助,那都是我的荣幸。”

在中国服装论坛上,他用直抵人心的话语,表达了他对对年轻设计师的担忧与关怀,对服装近乎本质的看法,充满正义与力量。演讲完毕,大家饱含泪水,在座近500位包括中国服装企业家、设计师、媒体人,起立对这位老人致敬,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那是一个值得铭记的下午。

山本耀司:

这次参加中国服装论坛,是一个很珍贵的机会,我有很多的话想说。我想,全世界有一个共通的话题,也就是不管是在日本、中国、亚洲,乃至是全世界的年轻设计师们,和立志于要成为时装设计大师的学生们,他们都非常痛苦,他们为什么这么痛苦?他们觉得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这意味着什么?

说现实一点,就是现在的一个年轻人,要独自创立一个时装品牌,首先他没有销售的场所。以日本为例,日本重要的大型百货商场,是不会放置这些年轻人设计的服装的,而且即使放置了,顾客也不愿意去买这些年轻人设计的服装。这是现在年轻人非常苦恼的一个问题。那怎么做?他们互相地讨论,想办法,比如说10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或者成立一个团体,去巴黎、去米兰,去做展览会,以这种团体的方式去做。

在米兰,或者巴黎时装周上,世界各国都会有很多的买手过来参加时装秀。有些买手可能时间很富余,转很多展览会的时候,可能发现某个年轻设计师的服装很有创造性。但是,他也不会大量下订单,只是稍微会尝试那么一下。大家都知道,服装这个行业是需要先投资的,如果没有订单,你就自己去生产,然后再去销售,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商业手段,好比是赌博。特别是在海外,如果这些年轻的设计师想去海外发展,那么,有海外订单过来,也不是大量的,比如在日本做出来5-10件,其中的3件再出口到海外。那么,当然有出口税,所以到了对方的国家,比起在日本销售的价格,要高很多,差不多是2-2.5倍。他们用船把他们的这些成衣运到对方的国家,那么对方能不能给他们按照约定付钱?那些买手能不能如约地付钱?因为这些年轻的设计师资本有限,他们只能跟买手说,把款付过来。由于资金限制,他们没有余力做全面发展。

刚才有中国记者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年轻设计师们很难进军海外?我觉得,制造领域和销售领域应该联合起来,两方达成一致之后,做出好的产品,并且很好的卖出去,我们这个时装业才能够达到平衡。

各个国家的年轻人,年轻设计师们,首先需要这么一个平台,给他们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有一些余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造作品,制作出作品,然后去发展。这是我走过这20年来的一个体会。

如果去海外发展,要去哪里?首先就是去巴黎。法国对于文化来讲,是不分人种民族的。对于什么样的人,他都可以接受。关于法国的文化,很早时期就是这样,不光是时装,包括音乐等也是这样。

中国是一个大国,北京有中国服装论坛,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还有上海时装周,以及其他的服装活动。我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在国内互相竞争的时代了,中国应该团结一致,集中力量打造出一个全球著名的时装节,这样全球的买手都会过来。中国的服装产业,它是有这么强大的力量的,它一定可以让这个时装周成为很好的一个,在全球引起关注的这样一个节日。不管在哪里。只要它能成为可以影响全球的一个活动就可以。怎么样从全球请来嘉宾来出席呢?如果说需要有人过来支持,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人需要过来,来做支持,我愿意成为那个大家来观看的大熊猫,只要大家愿意,我愿意过来助兴。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我生长在二战之后,战败的国家。我的妈妈是一个寡妇,我的爸爸在战争中死去了,那个时候我去巴黎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叫我的名字,只是叫我“日本人”,“日本人”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写文章的时候都是这样写,没有人写我的名字。到最后的时候,他们用了一个定贯词,就是“这个日本人”,到最后用的是“那个日本人”。30多年过去了,没有人叫我的名字,只是用“日本人”这个词来代指我,我只有在这里才跟大家透露我的心声,我心里的纠结一直没有过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亚洲的一个成员,我愿意跟中国的朋友携起手来一起战斗,我们一起到欧洲,去美国,不要输给他们,来办我们自己真正成功的时装周。

我是一个日本设计师,我现在的主要对手是LV,他们现在主要制作值钱的包,所以越来越少的服装师参加他们主办的服装周。即使在巴黎时装周上,也没有人再说我不要输给这个人,不要输给那个人,我们要做更好的设计了。

10年前,比利时有10多个设计师,还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世界级的大师,他们就成为了一个派别,在巴黎时装周上有很大的影响。曾经有过这样辉煌的时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个派系上,就只有范思哲。所以时装周对我来讲,不再是奥运会的场所,不是值得我要投入全身心战斗的一个地方,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在咬着牙坚持着。

我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空空赛场,我的心里感觉非常空虚!百感交集。但是,我仍然在设计服装,我每一次都要告诉自己,这次我要做我迄今所没有做出来的最高水平的服装,所以每年我会开四次的发布会,而且日程每天都安排得非常的紧张。

记者问我,山本耀司,你过去所做过这么多的服装设计当中,你最中意的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是下一次才是我真正最中意的,所以我永远不会回顾过去,我永远面向的是我的未来。也就是说,我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向前,向前,再向前,追求下一个新的东西!

那么如果大家认真调查一下就会发现,纪梵希等人,他们所做的所有的事情,跟我想做的,我做过的跟我都是一样的,他们永远在追求服装最大的潜能,他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持续着,特别是香奈儿,她一直一直在尝试新的设计。

我想,如果我的人生有一天走到终点,我愿意是像香奈儿那样的,永远要做新的服装,要做新的设计,不停地为此奉献我的一生,不停地激发我的灵感,给来看的人带来新的感动、新的兴奋,这是我永远要坚持的目标,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

所以我总结一下,今天我特地来到这里,要向大家建议的是,日中之间,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合作,好不好。我们的设计师,我们的服装生产厂家一起共同携手!我要说的不是我们花上五年的时间,然后再采取行动,我已经老人了,我不说我多大,虽然我看起来很年轻,但我已经很累了,我需要立刻就要做,明年就要做。

所以怎么样才能去做呢?我想和中国服装论坛王军先生一起商量,怎么样把这件事情实际推行起来,和在座各位商量,怎么样才能把这件事一起来推动起来,我们要让人知道,中国有新的潮流已经出来了,已经有新的潮流涌现了,要向全世界的人来展示我们新的潮流,这就是我今天在这里最想向大家所诉说的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对话环节)

王军:

山本耀司先生刚才讲到了日本的这种背景,讲到了中国的现状,以及他那时候为什么会去巴黎,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我现在也特别想先代表大家向他提两个问题。第一,在他的设计当中,设计工作分很多流程,很多步骤,在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可能还要和很多人一起完成工作,工艺师、版型师,在这里特别想听听山本耀司先生他觉得哪个环节是最重要的?他是怎么做的?请他在这里面给我们做一个分享?

山本耀司:

我们公司的衣服首先是有一个版型的,从来不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每一个版型师都有自己的原型,都有不同的版型,都有自己中意的、容易使用的、纸做的版型。我们是从这个原型开始做。

我做衣服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这个环节,就是这个衣服的动态,或者是这个材料的感觉,那种质感,那种流动的感觉。这归根结底是剪裁,如果没有一个剪裁的力量,这些质感的东西、有动感的东西就没有办法表达出这种流动的感觉。

比如你要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话,女性胸部是需要垫起来,我当然喜欢胸部的设计,可是它的设计是一个障碍。我希望使得肩膀和腋下,能够成为一条连贯的这个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要夸张一点说的话,我是用尽我毕生的心血,在设计肩到腋下这一块的流线。所以不管是你毕业于怎样的学校,你到了我的公司以后,都要从零开始学习。头三年,要做三年版型师的助手。

这三年你要了解这个衣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衣服,你要在学徒阶段去了解。日本有一个词叫“工匠”、“匠人”。我认为了解材料的质感很重要,我了解到了某一种特定的材料并喜欢它以后,我就想到下一次服装节的时候要用这种面料去做。所以我有一个组是设计版型的,一个组是选择面料的,这是两个不同的组。我有一个自己想要达到的印象,我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首先裁剪的时候会请模特过来,同时我们会调整我们的想法。坂本隆一说过的话,有些东西是可以从天而降,生活是什么样,它会影响你的服装设计,所有设计都是你生活的体现,你所设计出来的衣服绝对不会撒谎,你嘴上可以撒谎,但你的作品永远不会撒谎,因为这是你生活的写照。

我想,还有你这个人的生活,你对这件事情的关注程度,你的情感怎么样,全部都会表达得一览无余的。

对话:

在你的设计当中,刚才你谈到版型师的工作,一些工作的方法,对我们每一个人,做设计、做企业的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中国服装要发展起来,这一块的设计和管理工作很重要。我想知道山本耀司先生怎么看待一个设计师在完成从设计的前端一直到样衣定下来准备上市去生产的过程,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参与的是哪个过程?会与哪些人一起完成工作?会和工艺师、版型师,甚至还有我们想象不到的环节,或者一些人,跟他们去工作,是怎么工作的?特别有兴趣想了解这些东西。

山本耀司:

我的公司,在这方面其实是很简单的,很单纯,我是担任所有版型师的老师。我一年会开四次的发布秀,与Designer专门做设计,版型师专门做版型不一样,在我的公司,一个人做多项的工作,按照这样的工作模式,设计师同时是兼具版型师的作用的。那么其他还有什么人参加呢?现在大家都知道日本京都的和服,就是和服的这种织染技艺的匠人剩得很少了,而且他只能是在京都才能做出来的红色。所以,我们会借助这样的一些匠人之手,来打造我们的这种时装秀发布会。我觉得日本制造的这种制造也是面临危机,我刚才说的匠人所剩无几,这也是一种危机意识。

(场下提问环节)

提问:

我想提问的问题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像山本耀司您这样的一个伟大的设计师?

山本耀司:

这个问题,我就概括地来说一下,中国有一个大的趋势,应该有自己的一个趋势,想培养年轻的设计师,还是去欧洲,在欧洲要去学习几个世纪以来积累下来的那种服装的传统。在那样的一个环境当中去浸染,深深地呼吸欧洲的空气,只有那样,才能够培养自己,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吧。

那学什么呢?用英语说,就是“软”,一种感觉,一种灵感。它不是一种理论性的东西,这是最难掌握,最难学到的东西,就是这种感官的东西,这种对于服装的感觉。它必须得需要用你的皮肤,用你的身体亲自地去感受,而不是用理论可以去培训出来的,并不是说你在那儿待了两年,就掌握了,就可以回国了,要和欧洲的美学长期地打交道,这可能是对中国而言,最快的一个捷径。那么中国的美学,中国的审美观当中,也有我喜欢的东西,也有我不太喜欢的东西,那么我不太喜欢的这部分内容,比如说中国的庙,我去中国庙里的时候,通红的,到处都是,要么是通红的,要么是金光闪闪的,金碧辉煌的这种感觉。怎么说好?就让你觉得,太奔放了,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没有可以让自己放松的地方。时尚不是这种爆发性的,强加于你感觉的东西,不是这样的,需要低调一些,需要沉淀下来,需要让你心里一动的感觉。

在我公司里也有很多中国年轻人就职,我也从他们的身上了解到很多,他们有很多的这种感觉,他们身上这种感觉难以去掉,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很张扬的欲望,我希望大家能够到欧洲的那个环境去洗刷一下这种偏好。不要过分地强调那种强劲有力的东西,渐渐地把它打磨得更加柔和一些、更加低调一些,这可能是对中国而言很需要做的一个工作。

屈大勇:

您好,山本耀司先生。现在在我们实际的经营过程当中,中国的女装品牌已经成为我们销售的主流,那么,如何使它们能够尽早地成为国际品牌,您有什么意见?谢谢!

山本耀司:

屈总您需要多多培养一些年轻人,积累他们的经验,等他们的实力增强之后,让他们去参加巴黎时装周。去巴黎看秀比较容易,因为那儿有很多的高级成衣,还有高级时装店。去开一个时装秀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要上他们的日程就不太容易了,这需要努力的。

所以屈先生你这边的年轻人,我不了解,如果有时间,我也愿意到你们那儿走访一下,看看你们那儿的年轻人是什么状况?只要看了他们设计的服装,我就知道哪些人是有潜力的。不光是屈总,还有大家一起要给他们加油鼓劲,大家一起加油努力!不断地给他们扩大活动的空间、舞台,否则的话,就永远是一个人两个人孤单的力量,是势单力薄的,什么也干不了。所以我刚才说了,我不希望用太长的时间,我希望明年就找到这样一个时间,我愿意为您提供协助,把这件事情做起来。

王军:

中国服装品牌和设计师做品牌产品设计的当中,以你设计工作的经验来讲,必须要去做好的一些基础和基本功,想听听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山本耀司:

好的,那我就来冒昧地总结一下吧。

我做时尚这方面也很长时间了,关于时装、时尚,中国过去其实是生产国,现在呢,也是出口国。中国也是一个大的市场,在全世界来看,也是这样。我想,中国至少有三点力量,一个是生产力量,一个是销售的力量,那么还有什么不够呢?还缺乏什么呢?其实只要一两个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就可以了。

我们把他推向世界的舞台,不要去拖他们的后腿,一定要把他们往前推。可能我说得有一些失礼,其实我今天说的都是非常真心的话,我在巴黎做发布秀,有很多的买手们,我就问他们,我如果做成“中国制造”,你买不买?买手说,不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最后给大家发出的一个声音。

所谓衣服是最后一个手工产业,一定要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手指尖去编织文化,如果我们的手指尖没有文化,出来的成衣,出来的服装是散发不出来这种韵味的。所以希望大家尽量以一张白纸的状态去感受其他国家的一些,特别是工匠这种手工制作。服装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手工产业,也就是说,缝制的这些人,他们的文化,这个产业,以及人的手指就是文化!我想把这一点传达给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我想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回复

参与讨论,请先登录|注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paul frank官网 » 对话日本时尚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时尚与中国品牌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时尚潮流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abc9aab4ec1a51c65704852cb1e857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