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一财经专访 日本时尚为什么走向成功

 paul frank官网   paul frank博客:

日本时尚一直引领亚洲潮流,东京也成为了亚洲的时尚之都,那么日本时尚怎么走向了成功,指的亚洲时尚界借鉴。

0eb30f2442a7d933a4755402e75e7f1672f001f8

美国文化  记者W·大卫·马克斯称之为“脉络重建”。定居日本十多年后,他写下了英文著作《美式传统:日本如何拯救美式风尚》,最近这本书以《原宿牛仔:日本街头时尚50年》推出了简体中文版。原宿是日本潮流圣地,牛仔是美国流行文化名片之一,借用两个经典意象,作者梳理了日本街头服饰发展的脉络。这些故事里藏着风靡一时的服饰浪潮,也可由此窥见日本的国民性格与文化精髓。

第一财经:1965年,VAN Jacket的摄影团队来到哈佛,发现没有年轻人穿着他们想象中的常春藤样式,当时非常震惊。现在的常春藤学校,有没有比较强势的日本流行文化的踪影?

马克斯:比如,胸口有毕业年份的卫衣,在美国其实很少见。《Take Ivy》(记录常春藤大学服饰档案照片的日本杂志)复刻版第一次在美国出的时候,两个学生留意到这个现象,他们创立了Hillflint品牌,把记录年份的传统保留下来,再卖给美国学生。这并不是说某个日本潮流或单品,而是一种日式思维,把东西复刻成新的。

第一财经:日本的女装呈现贴近欧洲的特质,而男装是美式风格的继承者,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

马克斯:战后,女性的服装都靠裁缝做,直到1960年代末,图案开始抄袭法国巴黎的女装风格。男士传统西服(学兰)起初偏英式,看起来无聊单调,特别像制服,裁缝做得也不好。

男士成衣风格的兴起完全借鉴美式风格,因为男性在就业、继承财产上更有优势,因此比女性成衣兴起早。常春藤在1960年代就兴起了,女装主要借鉴欧洲传统,要等到川久保玲之后,才算实现当代女装真正的自我表达。

第一财经:日本商业化时尚在60年代以后就逐渐步向成功?

马克斯:日本潮流其实直到90年代才比较流行,标志是Bape香港店开业,还有其他日本品牌,也在那个时候进入香港的。它们是第一批真正用英文书写时尚潮流、展示给全世界的。当时,日本品牌注意到它们在亚洲潜力不俗,一些很厚重的日式牛仔裤在印尼、马来、泰国很受欢迎。

但其实,对东南亚潮流影响最大的不是日本,而是韩国。韩国品牌很便宜也很好模仿,在东南亚的街头很好卖。那里收入不高,但买件20美元的衣服还是可以负担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1000美元的川久保玲。

第一财经:为什么日本品牌选择在香港登陆?

马克斯:老实说,我很想了解,为什么Bape在香港那么流行,第一家海外店铺就在香港。这家店刚开业的时候很红,必须预约才能进去,迅速火了。日本原来没有假冒商品的,香港店开了后,网上就有了假冒的Bape。

潮牌已经成了香港文化很重要的部分,它在日本最火也就10年,但在香港流行了20年。在日本,Bape算传统品牌,它现在更像香港品牌,也卖给IT集团了。

第一财经:日本品牌的牛仔裤已经普遍比美国品牌贵,比如Evisu是Levi’s的几倍,一些西方品牌也会有价格不菲的日本产牛仔裤,高品质的牛仔裤已经成为日本时尚的一个logo,这算不算最成功的反向输出?

马克斯:可以说,牛仔裤是日本时尚输出最成功的例子。以镶边牛仔裤为例,1985年左右根本没人关注,美国一些公司更不考虑生产这样的风格,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区别,就像端上来一杯苏打水,里面的冰块是方是圆,他们并不关心。

对正统性的讨论、坚持,就看是不是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文化,比如美国生产和摩洛哥生产的区别,这是之前对牛仔裤的认识。镶边牛仔裤创造了另一套解释方法,什么是正统,就看它怎么生产。其实美国很早就停止镶边牛仔裤的生产,所以很多日本公司会宣称,它们用的是最传统的方法生产牛仔裤。这是全球化争论的一个焦点:哪里生产不重要,怎么生产最重要。未来二三十年,这个概念对中国很重要。

第一财经:日本人对时尚杂志的信任和模仿,使之成为日本潮流趋势重要的传播者。你甚至提到,他们奉杂志为《圣经》。

马克斯:因为是外来的衣服,肯定要告诉大家如何穿搭。日杂通常有四五个写手,这些人都是上流阶级,他们每天收集简报。很多杂志不像教科书,但是读者买账,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比如,一个品牌想做黑、红、绿衬衫,假如杂志上只刊登了黑色款,商店就会立刻卖光,而另两种颜色卖不出去。

第一财经:从日本民族性格而言,你觉得这种全球化的反向传播,是不是一种必然?

马克斯:日式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它是有一套规则的,判断是不是遵守规则,就看它是不是注重细节。当美国服饰来到日本后,它像一个外来事物,没什么信心,日杂会很具体地告诉你怎么穿,比如袖口要放多少。怎么看他是不是穿的正统常春藤,就看他的细节,这就变成了关于细节的军备竞赛,比谁更注重细节。

生产商也是如此。有些品牌会说看我们的细节,有些企业会想更多法子。比如,以前牛仔裤是8倍浸染,现在是12倍浸染,变成了关于细节的争论。也许,民族性、文化性对这一现象是有影响的,当代资本主义对这个结构的运作,就是谁能讲一个真正的好故事。

第一财经:日本流行教父藤原浩说全球化的互联网是“非常方便,但有点无聊”。今天,是不是难以再出现这种潮流聊”。今天,是不是难以再出现这种潮流的巨大流动了?

马克斯:亚文化是边缘化的,也许它会从主流文化吸取养分,但会保持距离,自成一体。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亚文化格局,尤其在美国,可以看到人们对亚文化变得更加宽容,可以说亚文化已死。

藤原浩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他这么出名,是因为他有别人无法掌握的资讯,他将嘻哈音乐第一个引入日本,那时候挺原始的,你知道什么你就是什么。但现在,人们听嘻哈音乐是很容易的事,所以说,你了解什么也不再重要。可以说,他的整个工作被互联网打破、否定了。

关于酷的定义是,我有你没有的东西,这个概念在互联网时代不再成立。藤原浩就像一个最有名的球星,但这项运动存在于1975~2000年,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对区别不太关注,对参与更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paul frank官网 » 第一财经专访 日本时尚为什么走向成功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时尚潮流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abc9aab4ec1a51c65704852cb1e8576b